服務熱線:
0576-84088887
草本介紹
前門屋后中草藥
王善法 執業藥師
主管中藥師
臺州東臨大海,南臨溫黃平原,西部為括蒼山脈,最高海拔1252.5米,是黃巖永寧的發源地,也是長譚水庫涵養的主體部。這里林木茂盛,氣候濕潤,空氣清新,有豐富的中藥材資源。吾從藥五十余年,常下鄉防病治病,了解了一些生長在前門屋后的中草藥。這些藥物取用方便,特做此介紹,希望給您在認識,使用中草藥、養生保健、防病治病帶來便利。
扛板歸(《萬病回春》) 中藥大辭典
異名:杠板歸 貫葉蓼犁頭刺藤(《物理小識》),倒金鉤,烙鐵草(《本草拾遺》)
基原:蓼科植物扛板歸的全草。
形態特征:一年生蔓性草本,長達6尺。莖具四棱,棱上生有倒生的鉤狀刺。葉互生,近三角形,盾狀著生,葉柄長,有鉤刺,葉背主脈蔬生小鉤刺;托葉呈葉狀,圓形。花白色或淡紅色,成穗狀花序生于頂端和上部葉腋,通常包于托葉鞘內。瘦果球形,黑色,成熟后完全包于藍色多汁的花背內。5到7月開花,8到9月結果。
生長環境:常成片生在溝邊、溪邊、田野路邊及荒地上。
用法用量:內服: 煎湯,10-15g(鮮品1-2兩);外用:搗敷,研末調敷或煎水洗。
選方:
①治療百日咳,取扛板歸30克(嬰兒酌減),用白酒微炒后加冰糖水煎,一日兩次服;或加魚腥草30克,一枝黃花10克煎服。
②治療濕疹,天包瘡,膿包瘡:鮮扛板歸全草2兩,水煎服。
③治療慢性濕疹:鮮扛板歸4兩。水煎外用,每日一次。
④治療蛇蟲咬傷:扛板歸葉不拘多少,搗汁酒調,適量服之,用渣敷傷口。
烏蘞莓(《唐本草》) 中藥大辭典
異名:五葉藤(《履巉巖本草》)五爪金龍(《浙江民間草藥》)
基原:葡萄科植物烏蘞莓的全草
形態特征 多年生攀援草本。莖無毛有縱棱,卷須二歧與葉對生。掌狀復葉,有托葉,小葉5片排成鳥趾狀,中間小葉橢圓狀卵形,兩旁小葉各2片,每2片共1葉柄,另又各具有小葉柄,小葉邊緣均有鈍鋸齒。花黃綠色,成聚散花序平頭狀、腋生。漿果球形,熟時紫黑色。5月開花,8月結果。
生長環境:常攀援在向陽山坡、林下路邊草叢中或灌木叢中
用法用量:煎湯:15-30克:研末浸酒或搗汁;外用:搗敷。
選方:
①治一切腫毒、發背、乳癰、便毒、惡瘡初起者:烏蘞莓50克,生姜或大蒜少許,搗爛,入好酒一盞,攪汁熱服。取汁后,以渣敷之。
②治無名腫毒:烏蘞莓葉搗爛,炒熱,用醋潑過,敷患處。
③治療毒蛇咬傷:鮮烏蘞莓全草搗爛,絞取汁2兩,米酒沖服。外用鮮烏蘞莓全草搗爛敷傷口。
④治療風濕關節疼痛:烏蘞莓根30克,泡酒服。
…跌打損傷:鮮烏蘞莓全草搗爛外敷傷口處。
鐵莧(《植物名實圖考》) 中藥大辭典
異名:鐵莧菜,血見愁(《安徽藥材》)人莧、海蚌含珠(《植物名實圖考》)
基原:為大戟科植物鐵莧菜的全草。
形態特征:一年生草本,高30-50cm。葉互生,卵狀菱形至橢圓形,長2.5-8cm,寬1.5-3.5cm,先端漸尖,基部楔形,邊緣有鈍齒,兩面有毛或近于無毛。花單性,雌雄同株,雄株花序極短,長2-10mm。穗狀花序腋生,生于極小的苞片內;雌株花序生于葉狀苞片內;苞片開展時腎形,長1-2厘米,合時如蚌,邊緣有鈍鋸齒,基部心形,蒴果小,三角狀半圓形,背部粗毛;種子卵形,灰褐色。
生長環境:生于曠野,路邊較濕的地方。
用法用量:內服 煎湯10-30克;外用鮮品適量,搗敷患處。
選方:
①治腸炎、痢疾、吐血、衄血、便血:鐵莧干品1至2兩,水煎服。
②治阿米巴痢疾:鐵莧菜、鳳尾草各50克,腹痛加鮮南瓜藤卷須20克。水煎濃汁,早晚空腹服。
③治外傷出血,鮮鐵莧菜適量,白糖少許。搗爛外敷。
④治丹毒、濕疹:鐵莧菜30克,水煎服,或鮮品搗汁服。
鴨跖草(《本草拾遺》) 中藥大辭典
異名:雞舌草、壁竹子(《本草拾遺》) 碧竹草(《本草圖經》) 蘭花草、鴨腳青(《浙江民間草藥》)
基原:為鴨跖草科植物鴨跖草的全草。
形態特征:一年生草本。莖圓柱形,肉質,長30-60厘米,下部莖匍匐狀,節常生根,葉互生,帶肉質;卵狀披針形,先端短尖,全緣,基部狹園成膜質鞘。總狀花序,花3-4朵,深藍色,著生于二叉狀花序柄上的苞片內;苞片心狀卵形,綠色;花被6,2列。綠白色,小形萼片狀,內列3片深藍色,成花瓣狀,卵圓形。基部基部亦具爪;蒴果橢圓形,壓扁狀,成熟時裂開。種子呈棱狀半圓形,暗褐色。
生長環境:生在田野間,以濕潤的荒地、溪邊等地為主。
用法用量:內服:煎湯,15-30克(鮮者加2-3倍)或搗汁;外用:搗敷或搗汁點喉。
選方:
?治五淋,小便刺痛,小便不通:鴨跖草30克,車前草30克 ,宜煎湯服。或鮮鴨跖草搗汁,入蜜少許,空腹服之
?治赤白下痢:鴨趾草30克,鐵莧30克,煎湯日服之。
?治高血壓:鴨趾草30克,蠶豆花10克,水煎當茶飲。
?治喉痹腫痛:?鴨趾草搗汁滴之?鴨趾草洗凈搗汁,頻頻含服。